三友
EN
JP
ZH
专栏 IP-科技
【友学问】药分两面,创新与普惠的医药哲学

2025/3/19 11:32:02

近年来,全球流感频发,尤其是甲流病毒的反复来袭,抗流感药已成为家中必备。

在对抗甲流的过程中,奥司他韦,大家熟知的商品名“达菲”,是全球广泛使用的抗流感药物之一。它由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研发,并授权给罗氏(Roche)进行全球推广。为了让一款药物走向市场,原研药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周期和巨额的资金投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市场推广,每一步都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奥司他韦的研发耗时多年,成本高达数亿美元。

在专利保护期内,罗氏拥有奥司他韦的市场独占权,这让他们能够以较高的价格进行销售,回收研发投入并获取利润。然而这样的高价也带来了流感药物的可及性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多患者因价格过高而无法得到治疗。


随着奥司他韦的专利到期,全球制药公司开始生产其仿制药,例如我们常常能在药店看到的可威奥司他韦胶囊和颗粒。

image.png

这些仿制药的成本远低于原研药,因为它们无需重复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价格也因此变得更加亲民。

image.png


在这个创新与普惠的平衡过程中,知识产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鼓励创新,各国都设立了专利制度,给予原研药企业一定期限的市场独占权,以收回研发成本并获得利润。

原研药的高昂价格不仅包含了研发成本,还涵盖了失败药物的成本、市场推广费用等。通过给予原研药公司一定期限的市场独占权,专利制度能够激励制药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创新研发,从而推动新药的诞生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尤其在流感这种季节性疾病的治疗中,创新药物的研发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对抗不断变异的病毒,为全球公共卫生作出贡献。


仿制药是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仿制其活性成分、剂型、规格等而生产的药品。无需重复研发,成本大幅降低:仿制药无需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因此成本远低于原研药,价格也更加亲民。随着专利到期,仿制药进入市场,这种渐进的过渡期有助于确保既能保护原研药的研发成果,又能够在价格适中的仿制药上市后,提高药品的普及度和可及性,使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这种救命药。


▼▼

Tips 相关法律修订

原研药和仿制药并不是对立的敌人,而是各自承担着不同但同样重要的角色。两者的合作,正是实现全球药品普惠的最佳途径。知识产权作为这场博弈的核心,既需要保护创新,又要兼顾公众利益。中国近年来在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修订,进一步优化了这一平衡机制:


01《专利法》

2020年专利法修订中新增了对新药的专利保护期补偿制度,最长可延长5年,总保护期不超过14年。2020年修订的《专利法》还引入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并在2021年发布了相关实施细则,仿制药企业在申请上市时需声明其产品是否涉及原研药的专利,以避免侵权。


02《药品管理法》

2019年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加强了对药品试验数据的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或披露。修订后的法律简化审批流程,加快新药上市。


03《商标法》

2019年《商标法》的修订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了对药品商标的保护。


04《反不正当竞争法》

2019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强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防止药品研发数据被非法获取。


05《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1年《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加强了对医药研发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专利制度通过赋予原研药企业市场独占权,激励了创新药物的研发,仿制药的崛起为更多患者提供了负担得起的治疗选择,原研药与仿制药二者就像药物的两面一样不可或缺,它们的协同发展也将继续确保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