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
EN
JP
ZH
专栏 IP-科技
【友学问】商标“撤三”申请新规审查要点解析及实务建议

2025/6/10 13:32:25

image.pngimage.png

2025年5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为进一步提高撤三申请效率,指导申请人按要求申请撤销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对2023年3月发布的《申请撤销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申请指南进行了修订,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明确了申请人的举证责任和证据量化要求,使得长期以来实行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发生重大转变。此次修订旨在合理利用撤三制度清理闲置商标,优化商标资源,同时遏制滥用撤三程序扰乱市场秩序的恶意撤三申请,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01      修 订 背 景     

撤三程序被滥用

商标“撤三”制度初衷是防止商标囤积,督促商标注册人积极使用商标。但在实践中撤三申请人出于各种目的,利用原“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仅在申请材料中陈述近三年内未发现被申请撤销的商标在核定项目进行了商业使用,未举证或仅提交少量证据便对他人注册商标启动“撤三”程序,导致商标注册人无端遭遇大量“撤三”申请,影响其正常经营和品牌建设。


行政资源被浪费

原规则下,还出现了大量恶意撤三申请,不但消耗大量行政资源进行审理,更加重了商标注册人的举证责任。 

02     法 律 依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注册商标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为“撤三” 制度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有注册商标无正当理由连续3年不使用情形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提交申请时应当说明有关情况”,是对于撤三申请条件等具体内容的规制。


此次修订是在这些法律框架下,对申请人举证责任、证据要求等具体操作层面的细化和完善,以更好地落实商标法的立法宗旨,维护商标使用秩序和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

03  规则修订前后对比及解析 

7641d611e9578e991da1ebe2e1e92cf8_424844f9-583d-42cb-8da7-67d0176822f0.png

3fa715de51642c58a6583db8475e7b4f_f18a2cd7-4802-47b8-bf77-312d395974f2.png

此次修订明确了申请人的举证责任,对证据形式、内容等均有严格的量化与标准化要求,标志着长期以来由商标注册人举证证明其商标进行了有效使用的“举证责任倒置”时代终结,开启了由申请人首先举证证明被申请商标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未进行使用的“全链条证据”时代。


【2023年关于《如何办理连续三年不使用撤销注册商标提供商标使用证据》原文链接:https://sbj.cnipa.gov.cn/sbj/sbsq/sqzn/202303/t20230330_26212.html】


【2025年关于《申请撤销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新规原文链接:https://sbj.cnipa.gov.cn/sbj/sbsq/sqzn/202303/t20230330_26201.html】

04       影响与挑战     


对撤三申请人

申请成本显著提高,申请人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与资金用于证据收集,还可能涉及支付公证费、差旅费,聘请专业调查机构等。同时,从“简单说明”到“全链条证据”的转变,对撤三申请人的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申请难度大幅增加。


对商标代理机构

业务难度显著提升,代理人需协助申请人收集、整理和分析证据,制作符合要求的证据链,这对代理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构成巨大挑战。行业竞争模式将从“低价竞争”转向“服务品质竞争”,证据链制作成为核心竞争力,促使代理机构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对商标法律法规和实务的研究。


对商标注册人

恶意“撤三”申请减少,商标注册人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中。但仍需重视商标使用证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旦遭遇合理的“撤三”申请,有效的使用证据是维持商标注册的关键。



对整个商标生态

有效遏制恶意撤三申请行为,避免滥用程序,使商标“撤三”程序更加公平和透明,维护了商标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清理长期未使用的商标,释放商标资源,让真正有需求的主体能够获得商标注册机会,提高了商标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商标生态的健康发展。

05    实务策略及建议   

在新规背景下,申请人提高证据收集效率需结合规则要求、技术工具和专业协作,重点关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商标三年未使用的证据充分性,全面核实商标的实际使用情况。


新规则要求申请人提交三类核心证据,包括但不限于注册人基本信息(经营范围、存续状态等)、经营调查报告(若注册人存续,需商品销售、服务提供等证据)、平台检索证据(在3个以上平台提供连续5页整页截图,如电商平台、行业网站)。因此在实践中,建议申请人或商标代理机构需围绕这三类构建证据清单模板,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注册人基本信息

核心目标:证明注册人是否存续、是否具备使用商标的经营能力。


高效工具: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企查查等,一键下载注册人营业执照、年报、注销、吊销记录等官方文件(带水印的截图或PDF可直接作为证据)。


行业数据库:如建筑企业查询“四库一平台”,医疗机构查询卫健委备案信息,药品/化妆品备案信息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等,以便快速确认注册人行业资质是否有效。


注意事项:重点标注注册人经营状态(存续/注销/吊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是否包含核定使用商品/服务,若注册人已注销,可直接作为“无使用能力”的初步证据。


经营、使用状况调查

核心目标:若注册人存续,需证明其实际未开展经营或未使用商标。

初步筛查:通过企业官网(重点关注产品/服务介绍页面是否包括被撤销商标相关的内容以及其实际经营业务是否与被撤销商品/服务有关联等)、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招聘平台(BOSS直聘、智联招聘)快速判断其实际经营情况。

深度调查:若初步筛查显示异常(如官网空白、无招聘记录),可针对性收集。

实地走访证据:拍摄注册人经营场所照片(如门店关闭、厂房闲置),录制视频时打开手机GPS定位和时间戳功能(权利卫士取证APP等)。

行业数据:通过行业协会、电商平台后台数据(需授权)、海关进出口记录(适用于进出口企业),证明注册人近三年无交易记录。

税务/社保数据:通过公开渠道获取注册人纳税申报记录、社保缴纳人数(部分地区可通过政务平台申请公开),若长期零申报或仅1-2人参保,可间接证明未实质经营。


多平台检索证据

核心规则:需覆盖≥3个平台,每个平台提供自首页起连续5页整页内容,需显示检索时间、平台名称、搜索关键词及结果页全貌。

平台选择逻辑:综合性网络平台:百度、360、必应等主流搜索引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覆盖大众消费品)以及阿里巴巴国际站(适用于外贸企业)等。

垂直行业平台:如美团/大众点评(服务类商标)、中国医药网(医药类)、汽车之家(汽车配件类)等。

品牌官网/自媒体:注册人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抖音店铺等,需检索商标关键词是否出现在商品标题、详情页或宣传文案中。

操作技巧:使用浏览器“无痕模式”检索,避免历史记录干扰;截图时按 F12 打开开发者工具,锁定页面元素避免动态加载不全;若检索结果为空白,可录制屏幕视频展示完整检索过程(从输入网址到搜索结果页),增强证据可信度。


总体而言,新规则改变了以往因举证责任倒置可能导致的程序滥用现象,使商标撤三程序中双方的权利义务更加对等,程序更加公平、透明,增强了商标制度的公信力,对促进商标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商标市场的良性发展意义深远。与此同时,新规也给撤三程序中的各方带来了新的挑战,各方唯有实时关注和洞察相关法律法规动态,紧跟政策步伐,依托专业力量,方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推动整个商标行业生态健康、有序发展。